很久不追剧,偶然看个视频,发现最热的古装剧里都早已注满了营销手段,什么“同城镖局”、“唯品阁”、然后细细翻去,发现一叶子的“鲜叶玉露”、“云南白药”、“金戈”、“东鹏特饮”、“东阿阿胶”都曾成功穿越、出现在电视剧植入广告中。
娱乐节目冠名商、电视电影植入广告,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有些广告做的竟也毫无违和感,但有些广告真的是太过牵强、分分钟出戏。
这些疯狂的广告背后,或许是营销创新的一种手段,但更主要的,也还是营销膨胀化的一种变质,为了从高成本投入中努力变着法地获取回报。
关于创业,关于营销,很多人都在做“变现最快”的尝试,也就是哪里有钱去哪里,另一方面,大部分迎合着“热点”想要抢流量的运营者们,却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难题,这种竞争激励时采取的刷量、造假等等应急措施,也再一次将营销推向了变质的领域。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微信公众号,一个是微信小程序。快餐式网络推广不是网络营销的长远之计的.
2015年间,有人开始赚得公众号第一桶金的时候,很多大中小创业团队都拥挤至此;2016年间,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些人却只能看此风华盛世吃糠咽菜,于是就走了一个“刷量”的极端,但最初,这种刷量也是暴利产业,僵尸粉换来的广告也养肥了一波创业者,直到2016年年末,这种刷量的行当慢慢被透明、也开始走向了萧条。
微信小程序,嚷嚷了很久、内测了很久,终于在2017年年初正式上线,但上线仅仅一个月,这款不温不火的产品就已经迅速进入萧条期,原因是什么?它早就没有了流量可刷啊,小程序没能聚集起高质量的应用来,也没能实现简单的引流作用,又上哪去谈“钱途”?
前一个例子是创业者利用“好的时代”实现了变质营销的短暂成功,后一个例子则再一次向我们强调,没有金刚钻、确实揽不了瓷器活。
对于很多打游击战术的变质“创业者”来说,哪里有钱哪里就有他们(或者他们根本就算不上“创业者”吧),他们也注定了“游击”一辈子,创不出什么好项目来;对于那些热衷于在各种影视剧中植入广告的营销者们来说,编者只有一句话,植入需走心、效果才更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