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网络支付新规正式生效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多家支付机构均已逐步引导客户在平台上进行实名信息认证。
近日,支付宝宣布“自7月1日起,没有绑定中国内地银行卡的用户将不能在支付宝账户中存钱,也不能使用账户中的余额。”同时,微信支付方面也称,7月1日后,如果仍不实名,那么通过微信收钱、使用零钱发红包等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而根据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网络支付实名账户比例仅为51.07%。
北方地区的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告诉记者,“实名认证一直在做。”
对于“账户余额恐遭冻结”的说法,支付宝方面人士昨日再次回应称,这属于误读。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在北京范围内全面开展互联网支付机构Ⅱ类、Ⅲ类个人支付账户实名比例核查工作,要求各支付机构的自查报告于本月底前递交央行营管部。
“账户余额恐遭冻结”是误传
早在2015年12月,央行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2016年7月1日起,该《办法》将正式施行。
今年4月,微信支付、QQ钱包的产品帮助中,均已发布邀请用户实名认证的相关公告。
5月26日,记者了解到,支付宝近期正在陆续通过短信、支付宝App消息提醒、操作页面提示等方式帮助、引导身份信息不够完整的用户补全和完善个人身份信息,完成账户升级。微信支付方面也表示,为响应监管部门实名认证新规,微信用户7月前需进行实名认证。
“公司2011年7月份起已开始落实账户实名制的工作,从账户开户、管理、交易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行系统化的流程梳理和功能完善,做到有效识别注册用户身份,完整准确重现每笔交易。”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内部人士也曾表示。
对于尚未完善身份信息的用户,支付宝方面称,这类账户的部分功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自7月1日起,没有绑定中国内地银行卡的用户将不能在支付宝账户中存钱,也不能使用账户中的余额。不过,支付宝方面也表示,具体受影响程度还跟用户身份信息的完善程度相关。
微信支付也表示,对于实名认证未达标的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系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和引导,帮助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如果用户未实名,将根据账户“余额”不同,微信支付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这也就是说,通过微信收钱、使用零钱发红包等功能可能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不过,实名认证制却引起“账户余额恐遭冻结”的讨论。
对此,支付宝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实名验证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身份证、银行卡之外,还包括手机、社保账户、缴费账户等等,没有绑定银行卡,支付宝余额就会被“冻结”一说是误读。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在北京范围内全面开展互联网支付机构Ⅱ类、Ⅲ类个人支付账户实名比例核查工作,并要求各支付机构的自查报告于本月底前递交央行营管部。
上述北方地区支付机构人士坦言,“核查之事不太清楚,但实名认证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不过,一名南方地区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则表示,上海的(核查工作)已经结束了,至于达标的情况,还得看核查结果出来。
去年网络支付实名账户仅51.07%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支付方式不断创新,不少违法犯罪分子通过木马病毒、电信诈骗等方式窃取个人金融信息并实施诈骗。
同时,记者注意到,来自《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的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总量为26.36亿个,其中完成实名认证的有13.46亿个,仅占总量的51.07%,比2014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
央行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首先,只有实行实名制,才能更好地保护账户所有人的资金安全,才能从法律制度上保护消费者的财产权利,明确债权债务关系。
其次,账户实名制是经济金融活动和管理的基础,账户是资金出入的起点与终点,只有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才能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从而切实落实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要求,防范和遏制违法犯罪活动。
最后,坚持账户实名制将有利于支付机构在了解自己客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账户所有者,为提升和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支付宝方面也分析指出,实名并完善身份信息,对用户来说有不少好处,比如转账付款时,可以轻松校验收款方实名信息,转账就不容易转错人。另外,找回密码也更方便了,当用户忘记账户密码时,系统可以核对多重信息,让用户安全快速找回密码,并将别有用心之人挡在外面。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亦分析指出,实名制是一个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实名之后,还需在打击冒名顶替、加强网络安全、发现线索及时深挖、惩处网络诈骗等方面多下功夫。支付宝和微信这次只能被实名支付给绊上了吧 而电话实名即至少还有一亿人没有实现.
史上最严电话实名制”出台。工信部官方微博昨日称,工信部发文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今年年底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95%以上,明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
仍有1亿用户未实名登记
昨天,工信部官方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规定,进一步做好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补办登记手续的用户,基础电信企业要暂停其通信服务并进行催告。催告期满仍未补登的,依法停止其通信服务。
昨日,新京报记者询问三大运营商实名制实际执行情况,截至发稿未拿到具体数据。不过三大运营商方面均表示,正在依据工信部要求积极推动实名制。
工信部网安局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人民邮电报》采访时称,去年以来,电信企业通过采取各种优惠便利措施鼓励、引导未实名用户进行补登记,累计完成约4000万用户补登记工作,目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已经达到92%,但仍有近1亿用户未实名登记。
据了解,2010年工信部就提出要实行电话实名制,但进展缓慢。2013年9月1日,全国才正式实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信部还对落实情况进行了全国暗访,暗访中发现存在社会渠道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工信部网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起,实名登记工作逐步规范,新入网用户基本实现实名登记,但是仍存在网络渠道实名登记不严、转售企业违规现象突出、未实名老用户补登记进展缓慢等问题。
电信诈骗引发“最严实名制”出台
业内人士分析称,电话实名制提出5年后,直到2015年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开展,电话实名制才开始全面落实。
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
工信部曾于2015年1月1日起,联合多部门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并要求2015年9月1日起,电信企业各类实体营销渠道要全面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核验用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件;年底前实名率必须达到90%以上。
但近期媒体报道显示,虚拟运营商所在的170、171号段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通信信息诈骗等问题层出。工信部于2016年4月底下发通知,要求虚拟运营商在一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为切实保障正常通信秩序,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建立了涉违法犯罪电话号码快速通报关停机制。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组织电信企业对14万余个涉及通讯信息诈骗等犯罪的电话号码进行了快速关停。其中基础电信企业号码85189个,虚拟运营商号码60202个。
统计显示,所关停涉及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分布于远特通信、分享通信、迪信通、蜗牛移动、巴士在线、国美移动、天音通信、爱施德等20余家。
工信部关停电话号码情况
●共关停14万多个电话号码
●基础电信企业号码85189个
●其中中国电信27600个,中国移动33484个,
中国联通24105个
●虚拟运营商号码60202个
●其中远特通信23280个,分享通信8875个,
迪信通8804个
(截至2016年4月底)
【大事记】
2010年工信部宣布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当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和电话用户实名制纳入法律层面。
201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出台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
2013年9月1日全国正式实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信部在各地、各企业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组织对14个省份社会营销渠道进行暗访。
2014年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公布《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购买手机卡必须实名制,并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行动。
2015年9月1日进一步加强新入网客户身份证信息验证;对于非实名老客户,采取“半停机”策略,敦促用户依法实名登记。
2016年5月24日工信部发文,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2017年6月底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
■ 调查
已有非实名用户遭停机
据电信用户李明(化名)回忆,他去年1月在网上淘宝店买了一张电话卡,号码归属地为山东电信,当时没有实名要求,李明也没多想。不过,虽然最近实名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李明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并未收到电信让他补卡或者补充实名制资料的通知。
另一位移动用户张成(化名)也不是实名制用户,2009年他还在读大学时在学校里买了一张电话卡,152号段,属于北京移动。从今年2月开始,张成就开始收到移动要求办理实名制的短信提醒,至今已经累计收到6条短信了。
家住温州的刘先生的父亲前几年在小店里买了一张非实名制的电话卡,今年收到移动通知后,就到移动补了实名制资料,现在正常使用。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有非实名制用户经历了不实名就停机的情况。“先是短信通知,再不实名就停机”,家住广东的曾女士说,她母亲的移动手机号码是非实名制的,收到实名制要求的短信,因为没及时去办理,就在一个月前被停机了。后来带着身份证去登记,目前可以正常使用。(刘素宏)
■ 焦点
虚商“头疼”实名认证成本
2013年年底,为打破垄断,工信部审批通过“170”号段作为虚拟运营商的专属号段,并向11家民营企业颁发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资格。
2016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失控的170号段”为题报道了虚拟运营商实名登记制度落实不到位、170号段成为通讯信息诈骗重灾区的有关情况。据统计,目前的恶意诈骗短信中,有近44%都来自170号段。
对于越发趋严的实名制要求,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虚商目前没有实体门店、线下实名制认证高成本高,这些都成为制约虚商落实实名制的拦路虎。一家虚拟运营商曾和媒体透露,实名认证设备最便宜也要1000元/台,做一个用户的实名认证大概一块钱,这些对用户规模不大的虚商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成本。
更令虚拟运营商头疼的是,与三大运营商只需要前三位就可以区分是哪家运营商不同,虚商号码需要前7位才能判断是哪家的号码,这其实给合规经营、严格实名的虚商带来很大困扰。
这位虚商工作人员表示,大部分虚商与三大运营商相比,经验还相对匮乏,所以在实名制上可能要交更多学费,不过既然要做相关业务,企业就要为此付出相应成本以合规。身份证识别器成本在700到1000元,不过企业必然要支出。
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将推行“3 3”举措,力保新增用户100%实名登记,同时承诺从5月17日起,发现一例非真实身份证登记的免卡号码,就自罚10万。而对存量非实名用户,蜗牛移动则表示,安排专门团队,以数据分析,客服回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存量用户进行多轮排查,严格推进非实名用户补登记工作。
■ 探访
非实名卡未绝迹遇到要当心
5月24日上午,新京报记者来到刘家窑附近的几家电话卡转售门店探访,都被告知必须实名制办卡,不提供身份证则无法办卡。同时,店铺墙上也张贴出了三大运营商联合签发的《北京地区关于非实名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的公告》。
不过,非实名登记电话卡并未绝迹。据媒体暗访,一些小的号卡批发商称可以售卖没有实名登记的170号段电话卡,有店家拿出了信时空、海航和分享通信的电话卡,并表示这些电话卡不需要实名登记,插在手机上就可以用。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用户认为非实名电话卡不用出示身份信息,比较便捷。不过,这类用户要小心了,根据工信部的要求,多家虚商对之前流出的非实名制卡进行强停,即使买了这样的卡也无法正常使用,如果要用,就要跟运营商二次身份证验证。有一些卡商利用破解软件,绕开身份验证,而针对这种卡,部分虚拟运营商也在运用数据分析,判断为非实名制后进行强停。
不过,也有一种情况,这些卡已经进行过身份验证,然后再卖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就等于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使用电话卡。对于这类卡,一位虚拟运营商工作人员提示,“这个卡本身没有身份验证,肯定有风险”。从信息安全角度来看,这张卡对应他人身份信息,一旦使用者有违法乱纪行为,公安部门追踪时有困难。